政府工作报告
——
山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白树民
各位代表:
现在,我代表山城区人民政府,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一、2014年工作回顾
2014年,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,以改革为总统领,以“统筹发展、提升求进”为总基调,坚持发展与转型同步推进,城乡与生态建设统筹提升,改革与创新并举实施,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,着力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、惠民生,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,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。地区生产总值109.7亿元,增长9.1%、居全市第三位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.9亿元,增长13.9%、居全市第一位;固定资产投资98.7亿元,增长21%、居全市第二位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,增长12.6%、居全市第一位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.9亿元,增长25.2%、居全市第二位;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,位居全市第一方阵,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、支撑更加有力、前景更加广阔。
一年来,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:
一是着力强化项目支撑,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。坚持“三位一体”强力推进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区建设,不断壮大产业支撑。项目建设势头良好。9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.3亿元,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6.5%,其中33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.5亿元,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8.1%。组织开展了三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,梯次掀起项目建设高潮。华石煤焦油综合利用、天汽模冲压件生产线等一批科技含量高、市场前景好的补链配套项目快速推进,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。到位省外资金38.5亿元,占年度目标的106.9%。新签约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,而且推进速度快,特别是总投资15亿元的富来陶瓷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、当年建设、当年基本竣工。产业集聚效应凸显。石林工业集聚区签约入驻企业36家,达产生产线31条;牟山工业集聚区与宝山融合发展取得突破,低介煤提质、环己酮、塑胶改性剂等一批总投资220亿元的煤化工及配套项目先后落地建设,中小企业创业园内总投资30亿元的正华铜带、飞鹤橡胶等14个项目推进顺利。
二是有效推动产业升级,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。三次产业比例为2.3 :80.4 :17.3,三产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。工业支撑作用突出。煤化工、新型建材、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6.2%,增幅均在13%以上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。以晋能中原煤炭储配基地、宏昌物流、中煤远大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为标志,新型物流产业取得长足发展;以阳光•颐园项目开工建设、石林军事会议旧址有望纳入国家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为标志,文化旅游事业取得重大突破;以特色商业区综合排名取得全省第36位、全市第1位的好成绩为标志,服务业集聚水平明显提升。农业结构趋于优化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3%,畜禽养殖集群化、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,柳江生态牧业项目技术和设备全国领先,单体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前三。
三是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,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。主城区改造持续提升。2014年是旧城改造的攻坚期,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,区委、区政府不回避、勇担当,通过旧城改造领导小组会议、政府常务会议、党政联席会议等不同层次会议,进行集体研判解决,投入巨大财力和极大精力,破解了诸多旧城改造难题。全年新开工面积90万平方米,完成投资5亿元,使得澳林城、龙湖明珠、惠民美居等重点改造项目有序推进,使得11个小区、2716套保障房顺利竣工,使得2453户群众顺利回迁安置,旧城改造的民生效应全面显现。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。投资1300多万元对牟山大道、汤河街和长风路部分道路进行大修,对2万多平方米损坏路面进行了整修,新铺和维修改造人行道近3万平方米,新建和改造雨污管网2.3公里。投资900多万元完成了红旗街东延、朝阳街东延、铁东路等道路绿化,精心建设街心游园4处,新增城市绿地1.3万多平方米,枫岭公园景观和绿化得到提升。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。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,在3个月的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基础上,进一步明确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、考核办法,城市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、科学化轨道。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。坚持以项目带动石林新城发展,华漫文化旅游城接待中心已封顶,小樱桃晨光学校建成招生,阳光•颐园建成部分景观;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;石林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。
四是全面深化改革,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。认真承接上级改革事项。经过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,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获得市委、市政府的支持,规划、住建、房管、土地、环保等审批权下放,我区享受到部分县级管理权限。按照上级部署,科学编制了《山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》。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,行政审批项目精简77%,审批时限压缩64.4%。创新思路破解要素制约。通过区经投、石投、助保金等融资平台,开展多种形式政银企对接活动,积极争取建设银行、中原银行、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为辖区企业融资,全区贷款总额超50亿元;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引导,宝发能源等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。多渠道完成各类就业创业培训5000多人次。清查闲置土地1400余亩,并依法依规有序开展使用权收回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。全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0家,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企业2家、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,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.3%,超额完成市定目标。
五是扎实做好生态环保,宜居环境进一步提升。深入推进绿色进程。投资3800万元完成15公里道路、3个生态片区和3个农村社区绿化,完成造林和森林抚育6万多亩,是近年来投入最多、成效最大的一年,为全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,受到市政府表彰和奖励。汤河城区段8.3公里整治工程全面启动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万里建材、天瑞石油支撑剂、盛泰建材、垃圾封场工程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顺利推进,获得政策扶持资金2440万元。倾力实施蓝天工程。对城区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内33台燃煤锅炉实施拆改,瑞兴堡建材、华邦陶瓷等5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,新增3辆喷雾水车,城区主干道全天候喷雾降尘成为常态,优良天数保持在219天以上。认真开展减排治污。关停21家违法洗砂场,依法关闭小电镀和小化工企业17家,投资4900万元实施深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,全面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。
六是大力改善民生,发展成果进一步惠民。市、区民生工程全面完成,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,全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0.1%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63人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67人,动态消除“零就业家庭”,全面完成扶贫开发任务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8.7%、新农合参合率99.2%,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分别提高到320元、35元。通过了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验收,引进北京启明星教育集团,整合创办山城明星中学。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,石林镇文化站被省文化厅评为乡镇一级文化站所。全年发放低保金6000多万元,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。城区新增集中供暖100万平方米,改造农村危旧房1336户。投资1.2亿元启动东大线山城区段拓宽改造、时丰站站前广场和出行道路建设。全面完成第三次经济普查任务,被评为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单位。安全生产形势、信访形势和社会治安形势保持基本平稳,群众安全感指数在全省排名第55位,较上年前移了73个位次。
一年来,我们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,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,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06件,办结率100%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,扎实推进系列文明创建活动。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持续强化行政监察、财政、审计等监督,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。扎实推进“六五”普法工作,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政府行政效能、公务员能力素质持续提升,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。国防教育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,双拥共建工作扎实推进。外事侨务、民族宗教、档案、史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。
总体来看,在形势严峻复杂、经济下行和结构性矛盾交织的情况下,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。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、科学决策的结果,是区人大和区政协关心支持、鼎力相助的结果,是各级各部门务实重干、狠抓落实的结果,更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、拼搏奉献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区人民政府,向为山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位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!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认识到,当前经济社会发展、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仍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:一是经济总量不大、产业结构不优、产品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还没有根本改变,服务业滞后的局面尚未明显改观,转型发展任务还很艰巨;二是受宏观经济影响,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,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,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、好项目偏少,招商难度越来越大,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;三是作为老城区,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,民生领域欠账较多,生态提升还需付出较大的努力;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,一些公务员思想观念、能力素质、担当意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还不适应,服务水平还需要提升。对此,我们一定高度重视,认真解决。
二、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
今年是全面完成“十二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、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,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。当前,我区与全国、省市一样,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面临的宏观形势、外部局势、自身态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,一方面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特别是市委、市政府全力支持我区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,并赋予了部分县级管理权限,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;另一方面稳增长、转方式、调结构、促改革、惠民生难度不断加大。整体上看,我区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,也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多发期,正处于爬坡过坎、升级突破的关键时期,既面临十分难得的有利条件,也面临不容乐观的内外环境,机遇与挑战并存,希望和困难同在,我们既要保持清醒、趋利避害、迎难而上,更要坚定信心、抢抓机遇、赢得先机,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。
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: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,主动适应新常态,积极融入全市力争“五个示范先行”、打造“两个最优环境”大格局,坚持“统筹发展、提升求进”工作总基调,立足当前,着眼长远,打好基础,增强后劲,以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为引领,抓好园区发展、城乡建设、民生改善三项重点工作,强化煤化工、新型建材、装备制造、现代服务业四个产业支撑,全域规划布局,全面深化改革,全力推进依法治区,努力探索功能完善、品位提升,产城融合、城乡一体的内涵式发展之路,推动山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新台阶,为全市加快生态活力幸福之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。
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:在优化结构、提高质量、改善环境基础上,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%左右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%左右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%左右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%左右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%左右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%左右,节能减排、环境质量改善完成省、市下达任务。
完成既定任务、实现预期目标,要在深刻理解、深度把握、深入贯彻区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,做到一个适应:主动认识新常态、适应新常态、引领新常态,通过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,善于在变化中捕捉机遇,在逆境中创造条件,提高用创新思维、改革办法、市场手段和开放途径发展经济的本领。激发三个动力: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,把开放作为“一举求多效”的综合举措,把创新作为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,激发改革推动、开放带动、创新驱动三个动力,推进科学发展、提升发展。突出四个坚持:坚持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全局工作提升,把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、企业服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,务求取得新成效;坚持以转型升级调结构,实现三次产业高水平协调发展,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;坚持以改革创新增活力,对要素制约难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,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加以破解;坚持改善民生促和谐,持续加大民生投入,不断创新社会管理,提高生态承载能力,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“红利”。
三、2015年重点工作
今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:
(一)扩投资、优服务,保持经济平稳增长。以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、企业服务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,项目建设更加突出重点,招商引资更加突出特色,企业服务更加突出实效,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运行。抓项目促投资。围绕全市“项目质量年”活动,一是抓谋划。在已谋划的总投资317.9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基础上,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,再谋划一批事关我区长远发展的大项目、好项目,不断巩固梯次跟进、环环相扣的项目建设格局。二是抓推进。以“促投资、抓进度、保成效”为核心,全面提高项目开工率、资金到位率、投产达效率,力争全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以上,实现投资从高速度、低层次向重质量、优结构转变。三是抓机制。进一步完善区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推进机制,继续实行“5+1”周研判工作制度,强化责任落实和工作协调,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。抓招商促实效。创新工作理念,推进由靠优惠政策招商向靠优质服务、完善配套设施招商的转变,努力在当前国家政策收紧、区域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赢得优势。优化招商方式,重点依托现有企业实施以商招商、商会招商、行业招商,借助市级招商平台开展驻地招商、产业招商、专业招商,提高招商项目的对接率和成功率。突出招商重点,设立产业创投基金,加大科技含量高、投资强度大、附加值高、延链补链项目和工业地产等领域的招商力度,着力抓好14个新签约、15个重点在谈项目,全面提高项目签约率、开工率、履约率,力争引进省外资金41.4亿元、境外资金1.1亿美元。抓服务促提升。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,将“扶优”与“救急”、“渡难关”与“促转型”结合起来,大力实施“企业服务行动计划”,建立健全政策导向、市场开拓、融资服务、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机制。对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原改制企业,按照“确保稳定、因企施策、分类推进”的原则,有效盘活存量资产。组织辖区内企业开展供需对接、产业链对接和工贸对接活动,建立企业之间定期联络与沟通机制,切实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和实效。
(二)调结构、促转型,推进产业优化升级。坚持做大总量与调整结构并重,在扩大规模、提升层次方面下功夫,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。巩固壮大工业经济。以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升级为重点,坚持煤化工产业做大做强、装备制造产业提升发展、新型建材产业稳中求进,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努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。煤化工产业以融合宝山发展为主题,认真研究配套产业的发展方向,进一步完善产业链,高水平谋划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、附加值高的煤化工项目。确保总投资200亿元的华石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一期投产、二期开工建设,力争总投资5亿元的环己酮建成投产,总投资10亿元的塑胶改性剂、γ-丁内酯等项目落地开工,保持煤化工产业20%以上的增速。新型建材产业在提升层次上下功夫,加大高档陶瓷和工艺陶瓷的招商力度,争取引进中宇、大膳坊等卫浴、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项目,力争新型建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上。装备制造产业在育小、扶大、引强上做文章,主要是以现有汽车零部件、仪器仪表、矿用机械等企业为载体,加大整合和外联招商力度,促进传统产业提升发展,力争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以上。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。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,在求创新、谋突破上下功夫。通过不懈努力,使我区服务业占比大幅度提高,力争占比达到20%以上。重点抓好五个方面: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,依托区位交通和产业发展优势,加快宏昌物流步入正常化轨道,推进晋能中原煤炭储配基地、中煤远大等项目建设,积极创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;二是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,着力推进石林红色旅游和休闲养老项目;三是提升专业市场发展水平,着力推进南凯世纪商贸城、正高国际广场等项目建设;四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,结合旧城改造,建设部分写字楼和办公楼,引进电商、贸易、保险、金融、培训等机构;五是提升传统商业,以特色商业区建设为载体,重点推进在建城市综合体项目,发挥山东银座、印象新城等商业企业示范作用,引导传统商业升级换代、扩大规模、增加效益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。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,积极发展生态农业、观光农业。通过政策配套、资金扶持,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,在壮大蛋肉鸡养殖规模的基础上,支持奶牛、肉驴等特色养殖项目,进一步丰富畜禽养殖种类,优化农业产业结构。
(三)筑平台、强保障,完善产业发展载体。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,一是提升石林工业集聚区承载能力,围绕创建省级产业聚集区目标,持续提升产业集聚能力,确保总投资15亿元的富来陶瓷项目竣工达产,围绕陶瓷产业发展引进一批物流、包装、原料等上下游企业,力争3—5家建材及配套企业签约落地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,实施新中源大道北延工程,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公共服务平台。二是推进牟山工业集聚区建设,加快集聚区规划和土地调整工作,将煤化工配套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纳入一体进行规划建设,重点发展煤化工延链补链、装备制造及精细化工产业。抓好已签约落地、在谈和谋划的19个煤化工配套项目,加快正华铜带、飞鹤橡胶、物华镁拉棒等项目建设进度,确保建成达产,为全市打造千亿级煤化一体化产业板块做出贡献。三是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步伐,完成特色商业区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,并通过省级评审。进一步完善机构、规范管理,引导在建商业综合体项目优化业态布局,促进集群发展,实现特色商业区空间和要素集约利用,力争完成投资5.5亿元以上,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以上。要素保障平台方面,一是搭建金融平台,充分发挥区经投公司、惠民公司等融资平台作用,不断壮大 “助保金”规模,扩大覆盖面,为更多项目提供高效融资服务;加快宝发能源等企业上市步伐;有效开展银企对接活动,搭建金融机构与重点项目、中小企业对接平台;高度重视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资金周转情况,关注好房地产市场运行,继续做好处置和防范非法集资问题,加强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和监管。二是优化用地平台,有效发挥区土地储备中心的作用,建立土地收购、整治、储备机制;依法依规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清理工作,提高土地供地率和投资强度;扎实做好采煤沉陷区域地质环境恢复治理。三是整合人力平台,建立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服务平台,促进人力资源、信息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充分、合理、有效的优化配置;整合资源,加大投入,筹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;创新服务企业用工模式,加大定向培训力度,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以上,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问题。
(四)抓统筹、求提升,促进城乡一体发展。科学有序、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,不断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,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。抓好主城区提升。规划方面,抓住全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机遇,统筹优化全区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,提高城区承载力和集聚力。建设方面,用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各项职能政策,破解旧城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难题,加快城建项目推进力度,确保竣工面积20万平方米,回迁群众 2000户以上。开展朝阳街综合整治,实施春雷路景观提升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,建设雨污管网4000米,完成垃圾收运系统和垃圾封场工程,新增城市绿地1.5万平方米。实施枫岭公园引水入园工程,打造汤河城区段生态水系,完成西石林和白寨水库除险加固。管理方面,按照精细化、网格化要求,大力改善市容环境,加强交通秩序、社区物业、背街小巷、城乡死角等方面的管理。加快石林新城建设。推进华漫文化旅游城、阳光•颐园等项目建设进度,启动晨光学校二期工程。按照统一规划、分片招商的思路,再引进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,重点跟进与中华慈善国际交流中心、爱晚基金会的衔接,积极引进老年人事业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,以项目带动新城发展,努力打造城市副中心和休闲旅游小镇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。坚持因地制宜,加快城中村和近郊村改造步伐,建成张庄、大峪新村,实施大胡村、肥泉村等传统村落保护规划;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,最大限度地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远郊村人居环境,建设美丽乡村,开展示范村创建。
(五)重生态、守底线,努力打造宜居山城。坚守生态环保底线,统筹推进生态体系建设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化建设,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。提升生态建设水平。按照全区林业生态建设三年提升规划,加快覆盖全域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,实施汤河生态绿化和陶苑大道、中原路等廊道绿化工程,加大生态基地建设,完成造林和森林抚育4.2万亩,不断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。按照全市统一部署,扎实开展国家级卫生城市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。提升循环经济发展层次。积极谋划符合产业政策的循环经济项目,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全市节能减排示范市项目库。大力发展高效节能、先进环保、循环利用装备,建设石林工业集聚区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。提升节能减排实效。深入实施蓝天、碧水、乡村清洁“三大工程”和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。严控新上高耗能项目,依法淘汰落后产能,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,完成城区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内锅炉拆改工作;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,创建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、2个市级生态文明村;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,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。
(六)促改革、谋创新,不断增强发展活力。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内生动力、市场主体活力,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。全面深化改革。承接好市委、市政府支持我区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的各项职能政策,落实好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,加快产业结构升级、城市功能完善、生态环境修复,努力在全市转型发展中先行先试,走在前面。按照上级部署,认真抓好经济体制、行政审批标准化等6个方面的改革工作,确保各项改革事项按序时进度顺利推进。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,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,提高财政管理效能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,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确权颁证工作。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、公车制度改革等。鼓励扶持企业创新。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,完善科技投入机制,充分发挥上级资金的引导作用,支持河南泛华、德亿电器等8家企业申报国家产业振兴项目,帮助宝发能源、天汽模等4家企业申报国家技术专项和省技术改造项目。同时,积极帮助辖区企业争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。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,充分释放社会力量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潜力;实施质量强区战略,发挥民营企业在品牌创建中的主体作用,培育山城特色品牌;引导民营企业突出特色和主业,多出优品,打造精品,争创名牌,持续提高效益,不断做大做强。
(七)惠民生、增福祉,持续改善人民生活。从解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、根本利益着眼,从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、具体利益着手,完成新增集中供暖80万平方米、新建3处环卫设施等市区重点民生工程,扩大财政民生支出规模,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。努力扩大就业增加收入。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,健全基层服务平台,重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、城镇困难人员、退役军人就业等工作。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,加大治理欠薪和打击非法中介力度,构建和谐劳动关系。提升社会保障能力。扎实有效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,确保质量和进度,提高分配效率。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,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,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、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水平、优抚对象抚恤金和生活补助标准。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。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,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,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推进基层文化站所建设,加强文化市场管理,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;扎实推进学前教育,实施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,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确保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验收和国家级认定;全力抓好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石林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,逐步改善基层医疗条件;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,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。加快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,培育发展养老健康产业。提升慈善、妇幼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。牢固树立“大平安”理念,进一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,加快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。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,落实依法逐级走访、诉访分离和积案化解制度,积极化解老矛盾,解决新问题。提升平安建设水平,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严格安全生产、食品药品等监管,加强应急管理,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,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、安全感和幸福感。
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,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,促进军民军政融合深度发展。支持工会、妇联、共青团、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注重发挥商会、协会等作用。切实做好外事侨务、民族宗教、史志、档案等工作。扎实做好统计、调研工作,提高科学决策的支撑能力。
科学编制“十三五”规划,广泛吸收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意见,提高规划前瞻性、指导性,争取更多重大项目、重点工作纳入全市、全省乃至全国规划范围。
四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
围绕打造最优发展环境、最优从政环境的目标,我们将以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重点,深入推进“改作风、转职能、优环境”活动,进一步改进政府服务方式,不断提高政府系统执行力、公信力和服务水平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。
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,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,加快形成精干高效的组织管理服务体系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提升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水平。加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力度,全面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、经营服务性收费,努力实现审批事项最少、行政收费最低、办事效率最高。
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。坚持依法治区、依法行政,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发展难题,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、履行职责,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。全面完成“六五”普法目标任务,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、决定,依法接受其法律和工作监督,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,支持政协参政议政,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。坚持科学民主决策,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,保障群众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。
三是持续改进工作作风。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,落实各项整改措施,健全改进工作作风、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。大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,对强揽工程、强行阻工、强装强卸等阻碍项目建设、干扰企业经营的违法行为坚持“零容忍”,依法予以严厉打击。坚持“一线工作法”,多深入基层和一线帮助解决问题,提高政府工作效能。
四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。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“一岗双责”要求,加强对政府系统工作人员的严格教育、严格监督、严格管理,切实增强拒腐防变意识。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,严格执行“三要八不准”,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、管事、管人。厉行勤俭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,珍惜和用好每一分财政资金,严控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,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。
各位代表!我区正处于深化改革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,光荣的使命激励我们奋勇争先,人民的期盼鼓舞我们加速前进。让我们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抢抓机遇、锐意改革,务实创新、砥砺奋进,不断开创山城发展新局面,为全市加快建设生态活力幸福之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!
主办:山城区人民政府 | 制作:山城区政府网站管理办公室
联系电话:0392-2618091 E-mail:webmaster
38365365体育投注 豫ICP备12021800号-1 网站标识码:4106030001